安吉白茶气象(古树发新芽 茶香飘万家(古树的故事))
古树发新芽 茶香飘万家(古树的故事)
本报记者 窦瀚洋
大溪村的古茶树。
清早云雾包围下的茶园。 以上图片均为潘学康摄(人民视觉)
在浙江省安吉县天荒坪镇大溪村,海拔800米的半山腰之上,一棵棵茶树正冒出新芽,漫山遍野皆绿意。
此中,有一棵茶树被木质隔栅保护起来,分外显眼。上前一探,这棵茶树有1.5米高,树冠直径达2米,和周围的平凡茶树比拟分明偏大,前方还立着一块石碑,碑上写着“树龄1000年”“保护品级1级”的字样。
安吉县农业乡村局农业推行研讨员赖建红先容,上世纪80年代,当地农技职员在大溪村横坑坞偶尔发觉了这棵古茶树,其春茶嫩芽叶张呈玉白色,茎脉呈微绿色,成叶后,夏秋时其新梢又呈绿色,经判定与古籍中纪录一律,为珍稀茶树劣种。次年,安吉县林业封建研讨所武艺职员剪取此树枝条,插穗繁育出茶树品种白叶1号,对古茶树的保护性使用由此掀开。“如今安吉广泛莳植的白叶1号茶树母本,均源于眼前这棵古茶树。”赖建红说。
提及保护培养的历程,赖建红婉言艰苦。这棵茶树结的种子繁育后生长出的茶树叶片是绿色的,没有遗传母本叶白脉翠的特性。想要取得有这种特性的茶树,必必要用扦插办法无性繁育。
“品种繁育是一个长时的工程,必要一代代人接力。”赖建红说,“茶树生长必要每年经心管护,春季采完茶后举行修株补肥,炎天抗旱保苗,冬天施足茶肥确保来年春芽细弱上心。”
即使经心保护,这棵古茶树也曾遭遇危急。“2011年初,山上雨雪大,这棵古茶树2/3的枝叶被冻掉,差点救不活。”76岁的大溪村村民潘春花说。村干部余赤军报告记者,县里将这棵古茶树的平常管护事情交给村里,潘春花主动承当,一干就是30多年。
潘春花说,已往她最愁碰到下雨天,由于山上的雨水流下去,会让半山腰的这棵古茶树泡在水里,树的根部很容易烂掉。假如遇上极度天气,危害约莫更严峻。厥后,县、镇、村筹集了专项资金,修造沟渠,缓解了排水困难,又专门修造旅游步道和旅行平台,便利游客上山观看。
如今,潘春花的手机隔三差五就能收到“安吉白茶景象办事专题”短信,这是安吉县景象局、县农业乡村局为茶叶莳植、消费、贩卖提供的全产业链式景象办事。有了天气信息作为参考,她在古茶树的平常保护中也冷静多了。“客岁冬天下了几场大雪,多亏短信及时提示,我们事先准备,搭建起可以遮挡风雪的浅易棚,让古茶树顺遂过冬。”潘春花说。
安吉白茶产业越做越大,效益越来越好,安吉县推出一系列保护生态情况的办法,以保证安吉白茶的品格——严厉控制莳植面积,不允许造林种茶,不允许挤占基本耕地种茶,不合适茶树生长的地区一概不许种茶……
“偶尔很难想象,从一棵古茶树,竟提高起了安吉最有特征的产业之一。”赖建红说,如今,安吉茶园面积达20.06万亩,产值35.88亿元,全县农夫完成人均增收近万元,“如今,每到采茶季,数十万采茶工人会聚安吉,繁华又壮观,成为当地一道共同景色线,吸引了不少游客慕名而来。”
如今,白叶1号茶苗还从安吉种到了湖南古丈,四川青川,贵州普安、沿河、雷山等地。2018年至今,安吉连续为三省五县的乡村捐赠出3670万株白叶1号茶苗,成果了“一片叶子富了八方百姓”的佳话。
茶树
山茶科山茶属,通常为乔木、小乔木或灌木,叶形有椭圆形、长椭圆形、披针形等。
茶树原产于中国,被天下上60多个国度引种莳植。茶树生长必要切合的日照、温度、地形与水分,要求土层较厚,地下水位低,土壤肥力较高。
《 人民日报 》( 2024年03月28日 14 版)

声明: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,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,均为采集网络资源。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,可联系本站删除。